m6米乐app官网下载|首頁(welcome)

“一剧两星”折衷的产物:电视剧市场重新洗牌
2014-07-22
【导语】“一剧两星”实际上是在电视剧市场惨烈竞争的大背景环境下折衷后的产物。“一剧两星”并不是目的,“一剧一星”才是最佳理想状态。
2014年4月15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官网宣布,自2015年1月1日开始对卫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电视剧播出方式进行调整。具体内容包括:同一部电视剧每晚黄金时段联播的卫视综合频道不得超过2家,同一部电视剧在卫视综合频道每晚黄金时段播出不得超过2集。这就是“一剧两星”,电视剧“4+X”播出模式将被取代。该政策被报道后,很多正在筹备或即将筹备的电视剧项目一时间处在停贷和犹豫阶段,大部分剧组人员纷纷表示:做剧有风险,且做且珍惜。

一、“一剧两星”是折衷后的产物
当前,国内电视剧播出最常见的模式是“4+X”,即“一剧四星”,首轮在4家上星卫视播出,还可搭配X家地面频道。对于一些投资大、售价高的电视剧,多采用4家卫视分摊单集购片费的方式,几家卫视同时联合购买一部剧,既可以降低购剧成本,还能降低收视风险。

1.历史回顾
“一剧四星”2004年实行以来,电视剧行业发生了巨变。前不久,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司长李京盛透露,2013年国产剧产量达1.5万集,较上一年度下降2000集,但电视剧“供大于求”的状况仍然严重。他表示,造成这个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不是每部剧都是独播。换句话说,“一剧四星”的播出模式使得国产剧的库存越来越难以释放,这也是“一剧四星”存在多年所带来的最大弊端。

2.各卫视有苦难言
另一方面,“一剧四星”也制约了各家卫视黄金档的消化空间。很多卫视经常出现的尴尬状况是:为了协调某电视剧的播出时间而费尽心思,甚至砍剧、缩剧,要么就是先用别的影视剧填补空档,等着和其他卫视一起播出。长此以往,不但促成荧屏上许多怪现象,也导致观众多年来深受“不管怎么换台,都在播一样的电视剧”的困扰。

3.“一剧两星”——妥协后的产物
相关报道指出,总局表示,此次电视剧播出方式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均衡卫视综合频道节目构成,强化综合定位,优化频道资源,丰富电视剧荧屏”。众所周知,“一剧两星”并不是目的,“一剧一星”(一部电视剧只在一个卫视播)才是最佳理想状态。不过许多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实施“一剧一星”有很大困难,尤其是对于地方卫视来说,电视剧动辄上百万元一集,如果每部都独播,电视台消费不起。在这种情况下,“一剧两星”的播出模式实际上是在电视剧市场惨烈竞争的大背景环境下折衷后的产物,“一剧四星”最终退出电视剧历史舞台。

二、“一剧两星”给电视剧产业链带来重大变革
“一剧两星”列出时间表,在电视剧行业引起不小震动。很多专家学者断定:政策的实施将会给电视剧市场带来巨大变革——剧本的前期筹备、电视剧运作、演员片酬、宣发营销、卫视竞争都将受到很大影响。

1.对黄金档电视剧提出更高要求,制作必须更精良
对于电视剧制作公司来说,即将面临的是压缩电视剧制作成本的压力。以2014年最受关注的电视剧之一《红高粱》为例,50集投资1.5亿元,单集成本达300万元。这意味着首轮卫视发行的两家卫视至少要承担单集300万元以上的压力。“一剧两星,让卫视的购买成本增加了许多,这就要求电视剧要么降低成本,要么在制作上必须更加精良。”有一些专家表示,这肯定会让电视剧制作单位全新洗牌。一些大的电视剧制作公司可能会推出更多精品去抢占市场。而一些小公司则会在竞争中渐渐萎缩,甚至倒闭。

由此我们不难推断出两点:第一,好的剧本和优秀团队会变成稀缺资源,并且会在之后的惨烈竞争中凸显其势不可挡的优势。第二,未来的局面无论对于制作方还是购片方来说,都会成为历经坎坷的“亚历山大”(压力山大)。

2.压低当红一线演员片酬
另一个显著影响就是影视明星的收入可能大减。目前影视演员片酬过高,动辄占一部电视剧百分之七八十的比重,这已经成为电视剧行业的普遍问题。有人认为,“一剧两星”实施后,最大的降价空间可能就在演员片酬方面。不过也有专业人士表示,一线主流大牌演员的身价估计很难下降。这就构成了投资方的矛盾点,剧组没钱请,演员不降价,最终剧组只能找二三线演员来挑大梁,甚至会起用大批新人出演。毋庸置疑,这对投资方来说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需要时时忍受“心在弦上、钱更在弦上”的悲催状态。但制片人何静以及导演刘江在接受采访时均表示,电视剧一直靠明星来撑门面的非理性行为会有所减少。电视台方面也均希望一线大咖的片酬能有所下调。

3.有更多机会培养新人:二三线演员的春天来了
当然,如此一来,二三线演员和新人会获得更多的机会,正如二三线卫视一样。这种预测基于演员片酬下调以及投资降低,将使小成本电视剧的生产量增加。这有利于二三线卫视,一些小台甚至可以通过打造有自己特色的电视剧,进行差异化竞争,也可以通过此方法来打造自己的卫视品牌。
在不久的将来,电视剧荧屏上可能会出现一种混搭模式:二三线演员饰演剧中的男女一号,大量的新人新面孔,而当红的一线大咖们则在各大电视剧中串戏。该混搭模式既节约成本,又可以通过一线大牌带新人,这种“明星混搭新人+打包合作”的策略一举两得。这样就导致出品方的成败关键是对剧本的预判能力。另外还要预判是否需要一线演员,什么样的二三线演员能够胜任剧中的主要角色。

4.对制片人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更会花钱
对于“一剧两星”之后的卫视竞争,业界普遍认为将会更加激烈,分化也会更明显。就购片能力较强的一线卫视而言,优质资源会自动向它们靠拢集中,未来可能会催生出三四个大剧卫视,和央视抗衡。而对二三线卫视来说,若不能将“危机”变成“机遇”,在今后的电视格局中将面临更加尴尬的处境。
积极利用一线大咖来拉入植入广告,回收10%的成本并不难。相关数据显示,电视剧《抹布女也有春天》、《咱们结婚吧》中,一线大咖拉入的植入广告已超过投资总量的10%。

再有,在宣传营销上更要加大力度。随着今后播出的电视剧越来越多,如何能让自己的剧目脱颖而出,是宣发营销人员必须开动脑筋的时候了。

5.对编剧的重视程度或许会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就目前的电视剧市场来看,都是制片人中心制,导演和编剧几乎没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特别是编剧。很多时候,编剧在剧组中的地位很卑微。韩剧之所以风靡全球,特别是盛行于亚洲国家,是因为剧本做得扎实到位。“编剧中心制”的制作理念在韩国影视剧产业里盛行多年,编剧甚至有挑选演员的权力。下一步中国电视剧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加大剧本的原创力度,好故事才是根本。所谓“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炊”也是这个道理。

6.亿元大剧长剧的时代逐渐消亡
这几年电视剧市场的一个怪现象是,很多投资人、制作人喜欢做大剧长剧,即投资上亿元的向百集挑战的超长剧,但效果怎样呢?除了《甄嬛传》、《打狗棍》等取得不错的收视以外,很多都损失惨重,甚至血本无归。
现在很多都市爱情剧、家庭伦理剧都在45~50集,“一剧两星”后,为了节约制作成本与周期,也许会把控在30~35集的状态。今后,或许那些鸿篇巨作要适当缩成迷你剧了,出于投资考虑,剧集太长一来让观众感觉剧情太拖沓,二来,30集的故事没必要注水成70集,造成资金浪费。

7.拓展海外市场:收回成本之余,投资方更可走出国门赚外快
今年3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坦桑尼亚国际会议中心发表演讲,其中谈到《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热播,立刻引起满堂强烈反响。制作方华录百纳的法务总监赵芸芸表示,很看重这种“无形的推动”作用,公司未来虽然不会百分之百面向海外投拍一部电视剧,但是一定会在投拍前期计划中考虑海外市场因素。《麻辣女兵》、《甄嬛传》等在海外也取得了很好的收视,拓展了海外发行渠道,也是另辟蹊径的一条发展路。

几年前播出的电视剧《林师傅在首尔》起用当年人气颇高的韩剧《人鱼小姐》里的韩国演员张瑞希来饰演,“借船出海”也是未来电视剧发展的一条路。

8.电视剧在各台的发展趋势:自制
“一剧两星”政策公布后,各电视台都在开动脑筋,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出路。“自制剧”无疑成为各大卫视自产自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不二法宝。和有实力的制作公司强强联手、共产共赢,由电视台自己选择题材、组织剧本、拍摄制作,然后在各自的频道独家首播。华语电视圈的自制剧最早源自港台,如今自制剧已经成为不少电视台每年计划中的重头戏。自制剧已经从最初偶然的成果,变为现在的必然结果。

自制剧使得电视台能够自主占有版权并独家享有播出安排权,电视台可以通过妥善安排播放时间,避开同质化竞争。另外,自制剧也是电视台品牌标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给电视台带来了美誉度和知名度等无形资产。因此,今后的发展趋势是电视台会投入大量资金和人才打造符合其风格和定位的自制剧,以完善各自品牌的定位和包装。

三、质量过硬才是最终的核心竞争力
“一剧两星”新模式对制播行业的影响可谓有利有弊,但是对于观众来说,却是好事。某网站对“您怎么看待一剧两星播出模式”进行调查,截至4月16日17:00,有65%的网友表示“支持,感觉可以看到更多不同类型的电视剧”。而在“您认为一剧两星播出模式能解决什么问题”的调查上,超过50%的网友认为“可以避免雷同剧目扎堆播出”,超过20%的网友认为“可以遏制明星大牌天价片酬”。

“一剧两星”或许更有利于观众选择适合自己口味的电视台和电视剧。这些年,许多观众已经厌倦了“4+X”播出模式所带来的糟糕观看体验:观众手里拿着遥控器,无聊地按来按去,就是那几部热播剧。目前国内电视剧同时段一般是3家独播,另外20家左右的卫视选择几家拼播,每天晚上观众可选的首轮剧大约是8部,一旦“一剧两星”实施,观众同时段可能会有12部乃至更多的电视剧供选择。

虽然大部分观众叫好。不过也有旁观者冷静分析,“一剧两星”也好、“四星”也罢,一晚上播两集也好、三集也罢,若是电视剧质量不行,吸引不了观众,观众依旧会换台。随着新媒体的强势扩张,网络剧的大行其道,在繁复多元的多屏时代,电视剧要想争夺大众眼球,只有不断创新。质量上乘才是电视剧行业最终的核心竞争力。